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的申报书怎么写
2018-09-12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的申报书怎么写?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的申报首先要写好课题申报书,课题申报书要充分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和新颖点,让评委眼前一亮。下面小编就以案例来详细介绍。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学: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低年级:低年级指一二年级。一二年级是任何学科打下基础的阶段,音乐也不例外。
3.识谱就是学生看着陌生的曲谱能够演唱或者演奏出来。
4.识谱教学的实践研究:识谱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来的,把识谱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对于识谱的掌握在实践研究中就能获取动态的信息,从而便于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识谱教学一直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义务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就识谱提出了很多的建议,甚至很多的音乐教师写了相关的课题,这让我们已经严重的意识到识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近几年来,识谱教学在改革的进程中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就识谱教学本身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与偏差性:
现状1:很多老师因为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小学1-2年级以感受体验为主的精神,就认为低年级课堂上不宜出现识谱教学的相关理论,因此就忽略对低年级进行识谱教学,认为他们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在传授识谱知识纯属是对牛弹琴,浪费时间。
现状2:低年级的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不浓厚,识谱能力较弱,据相关调查,造成此后果的是教师对识谱教学认识的偏差,教学手段呆板,单一。
现状3:识谱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学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可是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使得识谱教学成了一大难关。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通过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而有经验的理论成果,为实践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价值: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中是为了提高音乐的素养及教学质量,为学生打开音乐的大门,能够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创新教育的意识,让孩子们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并对识谱教学有更细致、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儿童之间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责任感。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
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多样化的识谱教学手段和途径,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了解学生的现状,发现学生在识谱中存在的问题。
2.为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3.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案例的研究。
4.识谱教学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节奏把握上,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可避免。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
转变教师的观念,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
把识谱教学融入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识谱的兴趣与信心。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识谱的能力。
创新之处:1.理论创新:通过研究,探索出识谱教学的实施策略,打造个性化、兴趣化的教学环境,完善识谱教学的课程建设,为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实践创新: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生动的,活泼的课堂手段与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等形式相结合进行识谱教育教学的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了解教师识谱教学水平的现状及学生识谱能力的现状。
加强课题理论的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并不断搜索相关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研究理念。
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如何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通过此项实践研究,搜索出可以在识谱教学中推广使用的可行性手段和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及时把握课题的研究动态。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识谱现状,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识谱课堂教学案列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相应的策略。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识谱教学的方法,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学习研究—初步实施—反思总结—提高实践—自我评估—完成结题
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至11月)
成立课题组。
组织课题成员认真学习研究国内相关课题现状。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形成课题申报评审任务。
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探讨识谱教学相关理念的模式。
(2)实施阶段(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
开展调查活动,找出儿童识谱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案、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设计行动研究方案。
进行相关检测,了解对学生进行识谱训练前后,学生识谱能力的变化。
根据该年段的特点设计方案,开展研究,积极探索出识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和研究,设计一系列识谱教学的活动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培训、研究、探讨、提高,逐渐形成一些阶段成果,如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等、
(3)结题阶段(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
完成结题研究报告。
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阶段性总结。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进行成果鉴定。
向课题研究领导组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