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类项目如何答辩

2021-10-21

  

  人才类项目是对人的评价,对其中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相对而言是次要的,甚至不被有些函评专家关注,只是在答辩阶段,发生两人僵持不下的情况时,才会作为最终比较筹码。那么人才类项目如何答辩?本文为大家总结通关经验。

人才类项目如何答辩

  1、实事求是描述自己,要突出重点,不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只要突出三、四方面的主要成果足够了,涉及面太宽不一定有利。

  从这点上考虑,很多青年项目的申请人贪多求全,从研究内容来看,即便是一个重点项目做起来都绰绰有余。甚至还有些基友在申请项目时,唯恐函评专家不知道自己的决心,正常的学术交流、研究生助研费都不敢多预算,拿到资助时才发现调整不了了!

  2、一定要突出以自己为主的工作,不要把导师、合作者的成果的帽子顶到自己头上,以免了解的同行“揭密”。

  人才类项目申请时可能包含多年的研究工作,如果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同一方向还比较好办,如果分散在不同领域,一定要把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列上,不重要的尽可能不反映,以免喧宾夺主,减弱了自己的影响力。

  有许多年轻学者在选择研究成果时,这个也舍不得,哪个也舍不得,觉得都很重要,往往呈现越多,反而达不到效果。很多函评专家可是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穿申请人的想法,所以有时候杀伐决断要干脆,不宜拖泥带水!

  3、切忌不要拼论文和成果的数量,要突出水平和质量。 发表多少篇论文、被引用多少次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有明确评价才有意义,如果单篇论文大量被引也可突出介绍。

  4、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水平介绍最好通过第三方来呈现,不要自己给自己评价,尽量不要用“首创”之类的词。

  第三方呈现包括引用中的文字内容(正面的),而不是参考文献中罗列的论文的次数;刊物评审人对接收的论文的赞誉也很有说服力;被国际会议邀请做大会特约报告等也都可以突出介绍。

  有时候年轻学者把一些poster也当作代表性成果,这是把poster和会议特邀报告弄混了。因此,如何积累第三方对自己成果的评价平时需要多留心。当然,这种第三方的有时候也可能含水分,这就不好说了。

  5、反映自己研究成果水准的内容可以用黑体字,也可以划线,从而引起函评专家的重视,尽量避免不要专家在申请书中去找突出的成果。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摘要的重要性了,摘要中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存在的问题,申请人准备怎么干,也即是研究内容是啥,科学问题是啥,解决后对学科发展有什么影响等等,如果摘要写不好,专家就得找啊找啊找啊,最后才能给出评审意见。

  至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的叙述可以稍微宏观一点,因为一旦获得资助,通常情况要开展的工作往往会变动较大,计划做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或者不那么前沿了!所以,真正要开展研究工作了,就得要研究更前沿、更有新意的工作!由此看来,申请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往前一步就可能足够了,不必过于详细叙述,以免被人抓住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成为“被刀砍”的理由。

最新文章

2025-07-28湖北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2025-07-28国外出版的书查询真伪讲解

2025-07-26工程教育方向4区SCI期刊: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25-07-26出版著作时独著和第一作者有什么区别?

2025-07-25山东省基层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2025-07-25山东护理评副高对著作字数要求

2025-07-25云南地区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论文条件/要求

2025-07-25出书下ISBN书号和下CIP的顺序

2025-07-24怎么了解出版社书号价格

2025-07-24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题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