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2017-10-19
一线教师如何申报课题?一线教师评职称除了需要发表论文著作教材外,现在还多了一项晋级必备条件,就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盲目参加课题研究,出现很多问题。那么一线教师如何申报课题呢?小编为大家总结。
一是选题要小,研究才会细致、深入,取得实质性进展。课题确立太大,范围广,容易收不回来。
二是选题要考虑可行性,尤其是实际完成的效果必须大致预测出来。有的课题比较有研究价值,但是人手不够,或者条件不具备,或者资源欠缺,或者无法进行实验评估和验证,弄得一半就进行不下去。
三是课题研究是团队行为,不是个体行为,每个人都要承担具体、相应的任务。课题组的成员要相互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因为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特长。申报课题后,必须制订出课题的实施方案,然后撰写开题报告,及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得到相关人士的指导,修订研究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开展具体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申报——立项——研究——结题。而有些课题申报书做完,得到立项书后,就随意进行研究。我们要有一个逻辑意识:课题立项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案里面明确划分阶段、确立每阶段的研究任务,根据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分配具体活动。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任务繁多,比如组织实验、进行调查、资料收集、活动安排、协调沟通等,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再如,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多,比如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阶段计划、阶段总结、结题研究报告、结题工作报告等文字性材料多,文笔再好的老师,一己之力也难以落实。
四是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提交。尤其是结题的环节,人人必须有成果,成果必须上层次。成果是课题研究是否有效、是否扎实的直接证明和真实反映。课题研究的各种成果要得到验证和鉴定,比如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的成果评选活动,获取了相应的奖励。比如成果在教育部门主管的刊物发表,比如成果在各种教研部门主持的会议和研讨上得到交流。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要丰富多样,凸显课题研究是全方位展开的,有理论学习,有实践验证等。一线教师从事的是行为研究,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支撑,严格说也没有高深、走到学科前沿的理论。故而,成果上落脚要小而实用,关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教学中发生的行为及故事。可以考虑教育叙事、案例分析、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案例诊断、调查问卷、个案分析;可以是纸质材料,也可以是光盘视频、图片。
五是课题研究要防止乘船打便车的投机取巧行为,某个成员只是冠名,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或者很少做,这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存在不公。不劳而获,既是与理不合,也是继续制造着学术腐败。课题研究要防止走向另外一种误区。课题研究的结题证书排名也是大有文章,排名的先后顺序严格按照课题组成员功劳和任务完全情况来定的,并不是想怎么排,就怎么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