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申报外国课题

2018-01-17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内学者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外国课题项目中去,共同探讨国际学术问题,提升我们的眼界和见识。那么中国怎么申报外国课题?申报外国课题有多难呢?会遇到些什么样的问题?

中国怎么申报外国课题

  由于近年来欧盟和德国的许多基金会,都倾向于资助有许多不同学科参加的团体项目,所以该教授现身说法地讲了一些他自己的经历,其中的一个观点比较有趣。

  他说要想搞跨学科,就得有理论或者拥有普遍性的视角,对此民族学(实际上是人类学)和社会学最占优势。而很多基金会也爱聘请这两个学科的专家做评委。对于搞历史-语文学出身的学者来说,这是个真正的挑战。你怎么样才能把本学科的那些东西,用人类学-社会学的术语包装起来出售呢?

  以前该教授曾试验性地和人类学家合作,让他们牵头来写申请。奇怪的是都没有成功。所以这次他准备抛弃这种方法,还是回来找同样搞历史-语文学的学者合作,只要大家从事的区域不同,不也可以构成跨学科的团队吗?这样,至少大家在学术范式上可以一致,讨论起来不会牛头不对马嘴。

  这位老师的话,点中了近年来盛行的所谓跨学科研究的要害。学科之间的合作,到底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的问题?还是生产一个新的理论?事实证明,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理论,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也不相同,所以以上的两个目的都难达到。结果很多课题都变成了张贴着跨学科研究招牌的各自为政和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除了理论和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实际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比如资金和工作如何分担?还有,研究成果出来了,功劳该归于谁?在成果发表时,如果作者是平等关系,一般都以姓名的开头字母为先后。听说有学者专门为此改了姓名的。本来以Z打头的,改成A或B,不就可以排在最前面了吗?

  但正因为存在这些难处,跨学科研究的课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申请的:一方面资助方提供的钱很多,另一方面申请者也相对较少。很多课题在酝酿的过程中,往往就会因为以上种种问题而流产。有韧性坚持到最后的,只要理论方法还说得过去,就会拥有一定的成功机率。

最新文章

2025-07-28湖北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2025-07-28国外出版的书查询真伪讲解

2025-07-26工程教育方向4区SCI期刊: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25-07-26出版著作时独著和第一作者有什么区别?

2025-07-25山东省基层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2025-07-25山东护理评副高对著作字数要求

2025-07-25云南地区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论文条件/要求

2025-07-25出书下ISBN书号和下CIP的顺序

2025-07-24怎么了解出版社书号价格

2025-07-24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题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