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范文
2020-08-08
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申报与立项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课题申请·评审书》中最主要的内容。课题设计论证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价值和创新之处,直接关系到申报的题能否成功立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课题设计论证范文。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为“基于生涯规划的中学生自育能力提升的研究”。选题视角关注“生涯规划”、“中学生自育能力”两个主要方面。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生涯规划越来越被学校教育所关注。“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自育”主要只品德自育,就是自己来培养自身的品德。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长久以来,教育所关注的主要是靠外力来教育学生,比如家长、老师等。但是,如果能引导中学生内发地进行自我警醒、自我督促、自我提升,激发起其自我成长的愿望,他的品行与能力将会有大幅度地提升。而生涯规划正是引导中学生的自我探索与外部探索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自我的特征,甚至匹配将来长期从事的社会角色。这样,学生会把眼光放的长远,自我品行和能力的提升也会为终身发展做准备,而并不是只局限于目前的课业成绩。
如果中学生能在生涯引领下实现自育能力的提升,将会减轻学校的德育工作量,更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德育成绩。目前,省内外关于生涯规划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高考的选科走班、与某一学科的融合渗透方面;而关于中学生自育能力的提升主要集中在自育自学、提升学习成绩方面。在运用生涯规划的工具进行学生自育能力方面并未有前例,所以本课题的创新性很强。
2.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
研究思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学生自身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身体发育特点等,结合社会对学生德育发展评判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培训活动以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1)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路线。坚持“理论指导---活动实践---追踪观察--反馈修正---加强指导”的研究模式。组织本课题老师学习生涯规划理论的知识、青少年心理学的知识,提高本课题参与老师的理论素质,为后续开发创新、实用、有效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2)将课题融入到常规教育活动中去,把课题研究与常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本课题组成员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课题的成果可以随时应用到班级班干部培训、个别学生工作、学校学生干部的团队建设等方面,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检验、反馈,不断碰撞出新思想,进而促进课题的研究。
(3)培养课题参与老师记录、总结、反思的习惯,并学会使用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处理的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要随时详细地记录受训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变化,及时作出反馈,并要长期地追踪受训者,以求得到最为真实、有力的证据。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扩大受训学生的数目,以增加样本量。
研究视角: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视角,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中抢占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德育发展的先机。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家校互联等形式,广泛征集老师、学生、家长在学生德育发展方面的主要矛盾和棘手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具体研究的方向,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深入阅读生涯规划领域、学生德育方面的书籍,找到二者的契合之处,广泛收集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初中、高中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应用到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中,并不断地反馈修正。
(4)案例研究法:组织本课题组老师及时开展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活动,并写出分析材料。
(5)对比研究法:做好接受培训的学生群体与同等条件下的非受培训的学生群体、受培训的学生自身前后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工作,进而了解研究的实效性。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和德育活动中,注重积累经验,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总结、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科学高效的课题研究成果。
3.研究基础:
在开展本课题之前,课题组全体成员曾接受过系统的生涯规划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方面的培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均为班主任或其他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常见问题。课题组负责人目前担任生涯规划学生指导用书的编辑工作,曾为多为中学生做过生涯发展方面的咨询与辅导,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题组的成员均能熟练地使用生涯规划的相关工具,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4.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本科组成员年龄均在40岁以下,是年轻的队伍,具有朝气和活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擅于思考和总结。具体成员的情况如下:
课题负责人:李燕,校团委书记,生物科学专业,34岁。
课题组成员1:
课题组成员2: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既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又有固定的专门研究时间。如每周二、五的下午会组织定期的研讨和教研,或开展具体的学生活动;寒暑假会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本课题的经费自筹,没有专门的设备要求。如果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本课题组可以自制。本课题理论学习方面所涉及的相关文献
主要有:
1.《生涯咨询与辅导》
2.《团体的力量》
3.《团体活动指南》
4.《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
5.《国中生涯发展教育教师手册》
6.《生涯教育俯仰间》
7.《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
8.《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