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2021-09-25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需要撰写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可以参考本文的案例来写。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这就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品与读的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首先应该抓好品读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纵观各位教育名家秉承的教学理念,个个都把品与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于永正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返璞归真的阅读教学法。有窦桂梅老师的“细读词语”法等;如周益民老师提出的“化身诵读”法、“脑海成像”法、“搜索大全” 法等。这些经验都走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为教师的探索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朗读,或是强加给学生某种朗读的感情,要么只重读,不重品,要么只重视谈读后的感受,不重在读中感悟,读、品脱节。学生一味模仿,意思被动接受,教师指导毫无策略可言。“美美的读”“把感情送进去读”你读”,“你读”,“你来读读看”这样的话,处处可见,这样的朗读既费时又低效。形式痕迹重,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并未提高。

  还有的教师虽已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品的重要,但苦于抓不住品读训练的点,再加上品读指导的方法单一,品读教学收效甚微。

  所以提高品读教学实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呼唤有实效的朗读,有方法的朗读, 呼唤品读结合的朗读,呼唤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因此提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1、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丰富理论储备,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根据前期对老师展开的问卷调查可知:大多数老师都能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品读训练,但对品读的含义、作用、以及品与读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够到位。有小部分老师甚至把品读与朗读等同起来。可见我们的课

  老师对品读方面的理论知之甚少,所以理论的缺失就造成了教学的盲目与随意。所以,理论的学习尤为重要。

  而关于品读教学,各家各派都有很多的论述,很多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心得,本课题研究就是综合吸取各家之长,并从一线的教学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进行对照,找出当前制约品读教学的症结所在,然后兼收并蓄,把各家之言进行整合,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丰富我们教师的理论储备,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

  2、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根据前期调查发现:虽然多数老师一直坚持将品读贯穿阅读教学,但多数老师对自己的品读教学效果并不满意。从数据来看,品读教学实施的障碍主要来源于:①教师本身没有细读文本,没有敏锐的语感,抓不住语言中可进行品读的训练点;②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策略,拿到一个文本总有黔驴技穷之感;③还有少部分老师要让学生去咬文嚼字地品读太浪费时间,还不如老师代替学生分析,让学生带着某种语气去读,这是被动的读,装腔作势地读,没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所以我们要通过本研究,使我们一线教师在以下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①深入、细致、准确以及个性化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②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特点正确选择和挖掘品读教学的点的能力。

  ③根据不同特点的文本选择有效的品读指导策略的能力,避免机械、无效、形式化、拿腔拿调、矫情做作的朗读教学。

  ④能根据学生品读的实际表现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语的能力,激发学生品读文本的兴趣,提高品读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使学生语感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落实课标对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和有感情的朗读这几点要求。

  三、课题名称及界定

  本次小课题研究课题确定为: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品读指导策略的实验研究。

  “品”就是通过品味语言,把握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信息,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

  “读”就是赏读,正确、流利,有味道地读出文字。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品读指导策略,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寻品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的方法,不涉及学生的学法研究。

  本次课题研究属于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小课题实验。

  四、本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中高年级学生,涉及以下几项内容:

  1、对品的内容、切入点的选择方法的研究

  切入点,就是文章从哪里开始教。一篇文章的精妙之处也许很多,但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让阅读教学达到高效。因此要归纳出有哪些类型的切入点,然后总结出选择切入点的一般原则。

  2、对读的形式、指导策略的研究

  为避免机械、无效、形式化、拿腔拿调、矫揉造作的朗读教学,而总结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选择怎样的朗读形式和引导策略。

  3、对品与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

  这是对第二条内容的进一步延伸。研究用怎样的品味方法去加深理解,选择正确的朗读语气,提高朗读能力;以及用怎样的朗读形式去促进品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对学生品读后的评价语言的研究。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品读的实际表现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语,从而激发学生品读文本的兴趣。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5年9月)

  1、申请立项(由王成玉负责)

  2、开题 (由孙毅负责)

  3、通过问卷调查当前品读教学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们存在的困惑。诊断总结出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细化研究内容。(由谢冰负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5月)

  1、学习研究名师的优秀课例,总结出品读教学的一般策略。完成中期报告。(收集优秀课例由石珊珊负责。收集理论文献由李丹负责。由王成玉负责召开小组讨论会总结教学一般策略。孙毅负责中期报告)

  2、把这些策略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试验。(参与教师均完成)

  3、根据一线教学的实际,反思并调整完善这些教学策略。(参与教师均完成)

  第三阶段:结题,成果呈现。(2015年6月)

  形成优秀课例,论文,撰写结题报告。(参与教师均完成至少一篇高质量的课例、论文。李丹、石珊珊负责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孙毅负责完成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方法举措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教师品读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找出制约品读教学效率的症结所在,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

  2、文献研究法

  研究品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和名家课例,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新的策略设计语文阅读课,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状况,验证策略。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

  4、实验研究法

  实验老师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把从文献研究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进行完善,以期获得提高品读教学效率的有益经验。

  七、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综合吸取各家之长,从而丰富我们教师的理论储备,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并从一线的教学实际出发,找出当前制约品读教学的症结所在。

  2、通过研究,使我们一线教师能深入、细致、准确以及个性化的解读文本;能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特点正确选择和挖掘品读教学的点;能根据不同特点的文本选择恰当的指导策略,避免机械、无效、形式化、拿腔拿调、矫情做作的朗读教学。能根据学生品读的实际表现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语,激发学生品读文本的兴趣,提高品读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使学生语感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落实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八、成果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优秀课例。

  3、课题研究论文。

最新文章

2025-07-04建筑设计类领域核心期刊

2025-07-04安全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专著出书指导

2025-07-03申请书号大概流程

2025-07-03石油开发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2025-07-02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方向热门文献及投稿期刊推荐

2025-07-02国外出版书籍引进国内流程与材料

2025-07-01出书需要查重报告怎么办

2025-07-01国外期刊多长时间发表?论文投稿流程详解

2025-06-30申请标准书号ISBN详细介绍

2025-06-30中国造船投稿的论文排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