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2021-10-12

  

  中学历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中学历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需要撰写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等几部分。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怎么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历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推广,追求有效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课改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要要求。研究历史有效课堂的教学方式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而提出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教师当成“讲授”知识的教书匠,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将准备的教学内容滔滔不绝地讲述出来,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在传统教学中,凭借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本校学情出发,积极探索和研究,从而寻求到有效历史课堂的多种教学方式。

  意义:

  研究中学历史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积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青少年,是21世纪社会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丰富人才培养的途径,寻求灵活多样的有效历史教学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培育出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所需之才。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我们的课题是《中学历史有效课堂的教学方式研究》。

  有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知识信息更新加快的背景下,实施新课改目标,培养全方面综合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教师教的主要方式是“讲”,学生只是听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授内容。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异己之声”常常置之不理。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之声、创新意识便被浇灭,学习积极性减退,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的当下,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多种教学方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学习相关资料,学习教科所关于小课题研究的要求与规范。撰写开题报告。调查教情、学情情况。

  第二阶段 :成员课堂教学实践阶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本校师生的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方式。

  第三阶段:成员交流,探讨阶段。解决探索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方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再回归课堂实践。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整理、总结出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多种有效教学方式。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主件:一片论文形式呈现的结题报告。

  附件:可能会以学生问卷调查、教学设计、历史有效课堂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

最新文章

2025-07-04建筑设计类领域核心期刊

2025-07-04安全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专著出书指导

2025-07-03申请书号大概流程

2025-07-03石油开发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2025-07-02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方向热门文献及投稿期刊推荐

2025-07-02国外出版书籍引进国内流程与材料

2025-07-01出书需要查重报告怎么办

2025-07-01国外期刊多长时间发表?论文投稿流程详解

2025-06-30申请标准书号ISBN详细介绍

2025-06-30中国造船投稿的论文排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