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与课题的申报流程

2019-02-20

  

  科研项目与课题的申报流程是什么?要想申报课题,首先要了解哪里有课题可以申报,判断报还是不报,报什么课题,题目怎么拟,剩下的就是走流程了。

科研项目与课题的申报流程

  一. 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四个:

  搜集政府部门网站信息(发改委、科委、经信委、商委等),国家级到区县级都要关注,每日做一次信息简报,包括:来源网站、发布日、链接、截止日等信息。。。

  这项工作目的有二:

  1.及时了解信息。

  2.每年项目申报季节都差不多,可以为明年的申报工作提前做计划。

  加入行业协会或者联盟,那里也有信息来源,有时候可以联合申报项目与科技部门相关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往往能在网站更新之前得到信息,及早准备有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在政府立项之前影响指南所指向的领域,这需要企业高层去攻关了。

  二.项目可行性初步判定,由部门主管领导来定,报还是不报。

  三.决定报之后,就要先了解项目指南,把所有要准备的资料列好清单,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协调工作内容和时间,比如,查新、研发专项审计、报价单等工作要提前,项目预算要尽量贴近真实。

  四.准备资料、送审。

  五.关注相关网站看公示。

  六.没成功就要了解失败的原因,开小会总结,归档资料。

  七.申报成功——立项——开启动会——跟科研和财务部门沟通工作细节,及时划归财务数据和科研进展中期报告等。

  八.项目验收——科研和财务准备审计材料。

  九.结题——奖励相关人员——归档资料。

  如何申报科研课题

  1.怎样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不是空想出来的,自己主观想什么样的课题好,什么课题能被评上。这是押宝式的选题,很难评上。

  申报课题应有三个条件:

  第一:你对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应有前期成果。我们在评审时是先看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基地,把国内发表的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文章按内容分成几类,掌握这些情况,对申报这个领域的课题非常有利。

  第二: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或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资料。也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就没有特点,如湖北省一个单位申报的一个课题:《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他们除调查了湖北省山区的情况外,又调查了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山区的乡镇政府情况,有这些实际资料,谁也拿不到,只有这个单位才能拿到,这就说明有特点,必须批。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申报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研究),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观念、意识资料情况掌握了,就评上了。此外,广东中山大学及一些教学科研单位有关“珠江三角洲”各个方面的研究;江苏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关于“苏南模式”的研究等课题都容易被评上。

  这些都说明,申报课题,要有实际调查。到实际中去,有实际调查的资料才能申报出你所报课题的特点,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

  第三: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当然不是说,我们申报课题,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而是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

  全国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课题是每个五年规划,委托各学科学者制定五年规划的咨询报告,提出五年内各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必须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呢?因为,“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题目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重点课题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问题。如我们政治学科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行政机构改革,但哪次也不彻底,原因是没有正确的符合国情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做指导。所以,我们申报的项目一定要不脱离指南,不是说必须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样,但也要围绕指南来选题。

  2.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非常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你能不能被评上的前提条件。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哪个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

  怎样论证?我们看论证的主要几点:

  第一: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

  第四:前期成果。

  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评委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3.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的材料是衡量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否完成课题任务。有过这种情况,课题组只有申报者一个人,或者成员水平不高而被拿掉。

  为什么对课题组成员这样重视?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应当是集体研究,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研究出精品的。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出精品。如我们组织几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经过初步合作讨论,都觉得收获很大。一个人单独研究是不行的。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论证得非常好,课题组成员仅一两个人被拿掉的。

  课题组成员要很好地搭配:

  第一:研究实际问题的课题,成员中除理论工作者外,应包括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便于调查。

  第二:研究基础理论的课题,成员中应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教授,还要有从事这领域理论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

  最后,讲一下教师的课题观念问题。我们要树立课题观念。我是经常到国内一些学校去,遇到很多教师同我交谈,主要谈他们现在做什么课题。有的是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被评上的课题,多数是在从事自己学科领域自立的课题,无论问哪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都有课题,课题观念很强。

  我希望,我们文科教师要增强课题观念。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这对有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课题的教师完成课题是必要的;对没有课题的教师,应自立课题,这对今后申报课题是重要的。

  同时,还应认识到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指导研究生所需要的。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怎么会指导好研究生?因此,我衷心希望我们文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增强课题观念,多拿课题,多做课题,根据课题进行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

最新文章

2025-07-14专著副主编评职称提供什么证明

2025-07-14集装箱制造相关论文文献附可投稿期刊

2025-07-133本被WoS降区的中科院1区期刊,查看期刊详情

2025-07-14影响出书费用的4大关键因素汇总

2025-07-12核心文章已经发表了但是检索不到是什么原因

2025-07-12书籍版权页都包括哪些内容?版权页内容能否确定书籍正规性

2025-07-11出版社开字数证明的流程

2025-07-11全脱产博士生怎么发表sci论文

2025-07-1020万字的书如何安排出版

2025-07-10国外期刊含金量高于中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