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怎么选题
2020-04-13
中小学教师怎么选题?课题研究,选题工作至关重要。题选得不好,基本上就不用再谈下面的问题了。选题就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标。
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的意义与价值,首先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再次是要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更好的教学方法供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因此,选题首先要有问题,还要是真问题,更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真问题。有些问题存在着,但是,以个人的力量与有限的时间,根本吃不下来。
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在时间精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怎样选择一个适合的题目,显得很关键。中小学教育科研展开科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让教师边教边学边研究,从而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到研究的范围内,用研究的心态来展开自己日常的工作,因此,研究的题目一定要是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就是研究的问题要是一个适合的真实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所谓教育科研课题首先要有真的教育问题,要是紧贴着教育效益来展开的问题。有一些申报的课题里没有问题,一上来就说我准备做什么,准备怎样做。比如“我怎样做一二三人格培养”,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什么叫“一二三人格?”认真看了,才知道一是指一种特长,二是体育与艺术这两个领域,三是有“三种优良习惯”。然而这些概念是含糊的,一种特长是技能要求,不是性格,体育与艺术是指两种学科范围,与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三种优良习惯更是含糊不清。什么叫优良习惯?究竟是什么习惯?都没有个交待。还有的想培养学生的“彩虹性格”,这种比喻类型,费许多口舌仍然无法解释的选题,显然是失败的。
比如有一个课题“初中生思想品德课需要加强社会实践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如果要做得有价值,就要着重于“社会实践活动课”的类型、设计与学生思想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样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具体的社会实践课的课例作为支撑,分析这些案例就会有独到的发现。可惜课题申报者没有从这个方面入手,而是一味强调社会实践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个已经是共识,不需要再强调了,现在需要的就是具体的案例,你实施得怎样。你的社会实践课设计得如何,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的课题研究才会有意义。这些课题根本没有真实的问题,然后却罗列了一大堆的做法。课题里需要有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设想的虚假问题。
第二,这是一个真问题,一些问题虽然表现为此,但是原因却为彼,而且是一果多因,在归因分析上要做到有针对性与精细化。
第三,所提出的问题与研究的对象一定要具体化,不能够空泛,泛泛而论,不知所云,问题宁愿要小些,也要实些。长期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一看就知道哪些问题是真的,哪些问题是假的,哪些问题需要认真调查、仔细分析与反复实验才会有结果,哪些问题不做也知道答案。哪些课题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日常做的教育教学工作换个名词加以概括而已。不存在真正的研究。
比如,有一个课题是关于要求重视地理阅读材料的。地理阅读材料被忽视,要重视阅读材料,这没有提出问题,怎样利用好地理阅读材料,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服务?这才是真正要研究的课题。可是,恰恰是这方面的内容基本空缺。这样的课题是不可能通过的。因为没有实际要研究的问题。选题不当,选了无法做的大课题,必然会导致空泛,大而无当。选了不存在的伪课题,其实也无从下手。选了前人已经研究成熟的课题,难免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有可能抄袭的嫌疑。所以,选题是第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