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教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2020-10-22
农村高中教学课题可以用来评农村高中教学职称,如果有过下乡支教经验的教师,也可以用农村高中教学课题来获得职称加分。那么该类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呢?本文为大家提供农村高中教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文,以供参考。
农村高中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农村高中现状分析。普通农村高中教育发展滞后有目共睹。一直以来,农村高中办学条件差,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强,结构失衡,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人心不稳;教学质量差,留不住优秀生源,在校学生也流失严重;普通学科教师培训机会少、思想观念滞后、知识教法陈旧、待遇较差、工作动力不足,对新课程改革缺乏信心。
2.农村高中探究式教学开展情况及其影响。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在已经被广大教育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所接受,在一些城市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县区农村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流于形式,难入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严重滞后,势必阻碍全市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加剧城乡普通高中教育的分化,导致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大打折扣,延误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步伐,同时也会延误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为了改变以上现状,尽量缩小农村高中教育和城市高中教育发展的差距,保证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深入农村高中展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提高农村高中教学质量也势在必行。它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值得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和推广。
3.我校教育教学实情。我校是甘泉县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受延安、宜川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影响,占全县初中毕业生中30%的学优生绝大部分被延中、实验、宜中录取,未被录取的也通过各种渠道转出求学,剩下70%的学生全盘进入我校就读,而这些学生中的学困生占到了七成。他们大多学习被动,习惯不好,成绩极差,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兴趣不浓、主动性不足、习惯不好的状态。平时不读书,不思考,不做题,课前没有预习习惯,上课态度不端正被动应付,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教学面临极大困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本研究着眼课堂,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习惯几方面展开研究,以总结经验和做法,逐步转化学困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为农村学校教学模式研究总结经验。
二、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价值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3.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4.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职业型为事业型、“教书匠”为教育家,力求成长为一批优秀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本课题研究能呼唤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农村高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农村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实现观念更新,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状况,改善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状。由于学生全员参与,教师也从课堂中解放了出来,真正做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农村高中教学的发展方向。并且,科学的课堂分工强化了教学效果,形成了富有成效的高效课堂,使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能最大化。确保了新课程在农村的顺利实施,同时重建教学范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实现新课改的价值诉求。
本课题以调研、实验为引线,研究目前基层农村高中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情况,并以此达到提高农村高中教学质量的目的。它将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刻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创新点
(1)坚持不模仿照搬,取舍有度的原则。
(2)对观摩课任何的借鉴学习都以本校的学情为前提。
(3)重视听课后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反思、总结。
(4)重视教学方法的提炼。
(5)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三、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相对而言,具体指大中城市城区外的远郊县城区及农村乡镇普通高中学校。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与接受学习相对,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其能够创造出更多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二)支撑理论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有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主要依赖于一种循环反馈回路,自主探究的动机来源于自我信念,它能够加工信息,调节个体的学习。发展理论认为:由独立探究解决问题,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来解决问题具有潜在的差异。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提出:在学习科学的概念原理之前,应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的解释。同时认为,通过实证假设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结论是实施教学的关键。
总之,所有理论的指向是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教师角色的主导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创造性。能极大的引导农村高中展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提出《农村高中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并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四、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引起、维护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其次要指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
三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在学中获取知识。
四是运用探究式教学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建构自己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1.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使课题组全体教师再读课程标准,把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变为一种教学常态,思索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的、深入的推进下去。
(2)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努力为提升农村高中教学质量献力献策。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使课题组全体教师再读课程标准,把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变为一种教学常态,思索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的、深入的推进下去。
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努力为提升农村高中教学质量献力献策。
2.学生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践行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发现者和探究者。学生能够积极的去学习、主动的去学习,开放的去学习,快乐的去学习。
(2)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逐步提升普通农村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研究内容
一是重点研究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内容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反思策略(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二是研究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开展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探究训练练习的研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普通高中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建构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建构农村高中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法、调查研究法、同课异构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资料收集法: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课题的理论文献资料,了解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案,为该课题进行理论储备。
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教师目前上课所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上课参与度,收获和成就感与改善后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和收获进行对比,探究其中的原因。
同课异构法:将同一节课的内容,让不用教师用不同的方法教学,采取听课、听课、讨论的方法进行对比,形成比较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而做出理论性的概括总结。
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阶段性概括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以“学习—尝试—研究—反思—提升”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于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效果对比法等。
六、研究步骤
(1)实验前期调查与组建阶段(2016.04—2016.06)
调查高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利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机构。
(2)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07—2017.01)
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研究人员培训会,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并实施研究实验。
(3)实验总结与结题阶段(2017.02—2017.04)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专著;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根据情况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参研教师献课,积极参加各个层次的赛教活动,展评、交流。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教学案例和经验,形成书面文章,并在全校推广成功经验,并撰写论文。
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结题工作报告。
七、研究保障
1.研究制度保障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的教育科研氛围。经常派教师参加国内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培训,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各部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师、会议室,以及必要的资金!并且在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了本课题的运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高度重视,给予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指导,协助我们进行教育科研。上级教研所为本课题组也派了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
2.研究经费保障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的教育科研氛围。经常派教师参加国内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培训,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各部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师、会议室!并且在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了本课题的运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高度重视,给予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指导,还协助我们进行教育科研。难能可贵的是我校专门设立了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能保证研究所需的各项费用,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该课题经费不得用于发放其他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