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2020-12-17
小课题研究到中期是需要提交一个阶段性报告的,向课题主办方报告课题阶段性研究进展。本文为大家提供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怎么写,以供参考。一年来,课题组的相关教师认真研读相关理论,积极落实研究方案,实施并不断修正研究策略,做好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工作。现对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研读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的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的研究专题讲座,还积极主动学习了《克服低效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反思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等教学理论文章。通过这些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我们从思想上明确了小课题研究的方向、重点,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1、积极参加与课题相关的培训。聘请西安市教科所专家张韧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使课题组教师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2、积极探讨,并设立课题的实施方案。
3、组织课题组教师观看《2012年全国新课程中学化学思维课堂研究》光盘部分课例,并以此为鉴希望对高效课堂提供思路。
4、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撬动内驱力为契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比如组织学生课堂、课后的学习探究活动。
5、践行实际教学,积累过程资料。书写心得与反思获得心理体验;撰写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得教学经验;组织学生活动获得驾驭知识和学生的能力的提升。
6、关注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比如在设计高效课堂课堂问题时,对不同级、不同类的学生均设计了相应的题目,不至于让程度差的学生提升,而程度好的却平庸化,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心理、情感的需要。
三、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存留宝贵经验
教学资料:包括与课题相关的上课用教学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离子反应》、《物质的检验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等等。
学习资料: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等。
研究资料:有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阶段规划、问卷调查、活动过程记录等等。
反思资料:有《物质的检验复习课后反思》、《离子反应课后反思》、及课题阶段性反思《放大思想格局 提升双重质量》等。
经验资料:有赵亚博老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创新主动性》、《微观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朱庆文老师的《例说“发展学生课后探究化学理论问题的策略”》、胡海娟老师的《新课标下高一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等。
四、践行教育教学实际,共享初步成功喜悦
1、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实验密切联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主线,通过合理的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学尝试创新和实践,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超越了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了教学过程,享受教育。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每位教师获得成长。课题研究通过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智慧,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
五、明确存在问题,确立后续教研
如果不能认清自己的问题,进步将会受阻。所以,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
存在的问题: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也发生较大的改变,但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措施还有一些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1. 缺乏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尤其是一开始很盲目、很茫然毫无方向,参照别人的也总觉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思路;2.我们课题的研究主题当初定得还是太大太泛,导致很多研究缺乏深入的突破和坚持;3.课题实施小组主研成员主动研究和推动课题的行动有待加强,当然大家任务较重也不可避免顾不上。
启示与打算:
根据阶段总结与反思,课题组对下以后或将来研究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1、推动教师增强课题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课题研究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军作战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堂教学切磋,做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核心组研究人员,要把握课题原则,确实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为教师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惑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4、组织好相关的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使课程资源得以恰当的应用,并全力打造精品课堂。
5、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包括论文、随笔、教案、课件、案例、反思及书籍等,组织专门人员分类整理、登记注册、立项归档。
回顾课题开题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充分挖掘,细心研磨,巧妙运用,回归的将是一节亮丽的课堂,共同收获的将是累累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