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2021-06-22

  

  小学语文小课题结题报告是课题结题的成果展现,通常需要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三个部分,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小学语文小课题结题报告字数一般在3000字左右即可,下面我们看看小学语文小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小学语文小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构架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桥梁,拓宽语文学习领域,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经过课题组的实验研究,已经找到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已慢慢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相信定会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吕叔湘说过:“学习成果的把百分之七十得益于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研究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思考和探索的。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语文课程标准》是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性文件。

  总之,本课题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构架衔接桥粱,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从而建立起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方法体系,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目标:

  1.通过了解我校不同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2.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的长期发展提供依据;

  3.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我们将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中心,使课内外和谐衔接;

  4.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在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实践中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用阅读来填充孩子的心灵。

  研究内容:

  1.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如何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3.找到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关键点

  4.如何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盲目选书的问题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上网查询、翻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全面掌握有关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动态和现状,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2、调查法:运用问卷和随机访谈的调查方法,是为了摸清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教师进行衔接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取得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3、实验对比法:立足于学校不同年段的教学班级,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创办读书角,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形式的读书活动,对比实验前后学生的变化,找到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的途径。

  4、行动研究法: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反思调整,将衔接的内容、方法,以及开展的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调整,并作出评价、分析,调整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学习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相关文件精神。

  3、组织课题研讨,成立课题组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课题的立项申报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

  1、召开校课题开题会,明确研究的任务要求

  2、做好课题研究前的问卷调查与信息搜集整理。

  3、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6年7月)

  根据课题组的实际情况,以我校一、三、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及时总结和反思,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1、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和氛围,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鼓励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带到班上来和大家分享,交换阅读。

  2、统筹安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至少开设一节阅读课,进行阅读书目、阅读内容、阅读感受等的交流。

  3、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或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中高年级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

  4、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读书笔记或读书记录。

  5、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探讨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课堂教学,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6、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同读一本书”“经典诵读”“好书推荐会”“阅读手抄报”等。

  7、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学校读书小明星。

  8、完成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阶段性总结、过程资料的收集等。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8月——2016年9月)

  1、概括整理研究成果,撰写有关论文。

  2、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3、完成教学论文、案例、结题报告、资料收集等。

  4、进一步提炼课题成果,开展成果交流和推广活动。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课题组全体老师地不断努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阅读在孩子们身上已成为一种内需。从2015年12月到现在,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在实验班级的带动下,我们一小的孩子已经对阅读充满了兴趣,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走进一小的任何一个班级,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每个班都有自己专属的图书角,教室宣传栏中都可以看到读书小明星的风采;在一小的楼梯拐角处、走廊上、树荫下,在一小的角角落落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的身影。

  (二)阅读交流、好书推荐等已成为课堂常态化活动。从小课题申请立项开始,我们课题组的各位教师就已经开始研究有关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各类资料,学习各种理论,并结合自己所带年级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一个老师带动一个年组的老师,一个年组带动另一个年组,就这样,现在一小的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语文课堂上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定期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书籍,孩子们每周阅读课互相推荐好书、交流阅读感悟,定期评选班级阅读小明星等一系列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

  (三)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良好读书氛围已经形成。老师在向学生推荐好书的时候自己同时也会在阅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更好的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家长会以及故事妈妈进课堂等形式向家长进行阅读重要性的熏陶,引导家长也重视阅读,鼓励父母和孩子共读,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

  (四)形成了实验年级阅读书单,实验年级优秀课例。课题组的各位老师根据自己所带年级孩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均完成了阅读书单,并在年组进行推广;课题组邢春苗老师作为年组长,指导本组王老师、陆老师一起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课堂教学,为课题组的其他老师以及一小所有的语文老师打开了一扇做好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窗,今后大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更是有法可依了。

  (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的各位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学习了很多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观念得到了不断地更新。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同时自身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看待问题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教科研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校阅览室给各班配备的书不少,可是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不多,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一部分学生对于读书应付差事,不能持之以恒。主要表现在读书时心不在焉,读完了什么都不知道;读书笔记草草了事纯粹为了应付老师;借一本书一个多月都没看完等。

  3、部分家长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课外时间让补习班占去了一大部分,孩子缺少阅读的时间和家庭阅读氛围。

  4、在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所有参与课题的老师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尚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研究如下解决的思路:

  1、教师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每天将读书留成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完成读书记录或读书笔记;利用班级微信群、家长会、故事妈妈进课堂等形式,转变家长的认识,要求家长每天在家里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2、班级内开展“好书交换”活动,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最喜欢的书拿到班上来和同学换着看,达到资源共享,拓展孩子的阅读面;与学校领导沟通,争取为各年级学生购置一批适合看的新书,为学生图书角输入新鲜的血液。

  3、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评价机制,对于阅读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学期末评选出“阅读小明星”“书香家庭”,从而在班上乃至全校树立读书标兵,让大家一起学习。

  4、以“研究课”为载体,潜入课堂教学,寻求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包秋彦

  《如何打造书香校园》 苏霞 康希福著

  《阅读的力量》斯蒂芬·克拉生著 李玉梅译

最新文章

2025-07-04建筑设计类领域核心期刊

2025-07-04安全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专著出书指导

2025-07-03申请书号大概流程

2025-07-03石油开发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2025-07-02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方向热门文献及投稿期刊推荐

2025-07-02国外出版书籍引进国内流程与材料

2025-07-01出书需要查重报告怎么办

2025-07-01国外期刊多长时间发表?论文投稿流程详解

2025-06-30申请标准书号ISBN详细介绍

2025-06-30中国造船投稿的论文排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