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的h指数是什么意思
2022-11-04
sci的h指数是什么意思?h指数不是针对sci论文,也不是针对sci期刊的,而是衡量科研人员的指标。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即是当且仅当在他发表的 N 篇论文中有 h 篇论文每篇得到的不少于 h 次的引文数,而剩下的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 h。
h指数是在纯粹的几何结构上计算出来的结果,能够同时反映这名科研人员发表了多少sci论文,而且也能反映出这些论文的质量如何。h指数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然也存在灵敏度与区分度不足的问题。
一、h指数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计算方式简单,应用广泛;
(2)对科学家论文集中某一篇或几篇大量被引的文章不敏感;
(3)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家的学术生涯时间;
(4)只能增长或者保持不变;
(5)受来源数据库收录范围的影响,不同数据库中H指数会有所不同;
(6)无法比较不同主题领域研究者的H指数。
二、查看某位科研人员h指数的方法
方法一、首先将“选择数据库”表单下拉,选择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调出作者索引输出结果;点击“作者检索”,在下方表单处输入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点击“查找”,点击所需词条,打开的页面中显示了作者的完整信息、每篇文章的链接及引用次数、作者的h指数,点击“查看完整的引文报告”,可查看完整分析信息。
方法二、在“基本检索”中,下方表单输入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主题”表单中选择“作者”,检索,在打开的网页中,右侧点击“创建引文报告”,亦可查看完整分析信息,其中就会有作者h指数相关信息。
三、除了可以关注h指数外,还有p指数、z指数
p指数:在h 指数的研究基础上,2010年Prathap G为克服h指数在灵敏度、区分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p 指数。p 指数可以被称作是卓越指数(prominence factor)或者为威望指数(prestige factor)。p 指数与 h 指数具有相同的维度,并成功模拟了 h 指数对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总和考量。此外,p 指数还能很好地预计相关性,可以作为新型综合性学术评价指标。Prathap 认为 p 指数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国家、机构、期刊、学者学术影响力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
z指数:2014 年为了改进 p 指数不能反映引文分布情况的不足,其又在p 指数的基础上,将反映被引用集中程度的η融入到了p 指数中,提出了z指数。z指数不仅继承了h指数和p指数“质”与“量”兼具的优点,而且考虑了引文分布因素,将体现数量因素的C(被引频次)、体现质量因素的i(篇均被引频次),反映被引用集中程度的η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指数中,是融合数量-质量-效率的 3D 效能型评价指数。
以上就是sci论文h指数相关指数介绍,衡量sci论文,sci期刊质量常考虑的是影响因子,或者是期刊分区,h指数是衡量科研人员的指标,作者也可以浏览本平台其他文章,了解更多sci论文发表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