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2021-11-15
环境问题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家利益。我国每年都会拨款大量的经费支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工作,以找到适合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及有利于环保的替代产品。本文提供环境保护课题研究报告,可以看看环境保护类课题是怎么研究的。
1、《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要求“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保护课题教育,使环境保护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使环境保护课题在我们学校教育中真正地开展起来,也是使我们能够学习、探究环保知识和技能的理论基础。
2、学校现有的学科教学中有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科学、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思品和成长教育等,逐步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我们一项重要的探究学习任务。环境保护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重视。
3、我们学校在开展中国教育学会、广西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从百草药种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环境保护及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题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环境保护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由知识传授到技能培养、由初步实践到深入探究、由简单识别到具体应用、由自发学习到自觉探究的渐进过程。因此,从 “从百草药种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课题到“中草药种植对净化空气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作用探究”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课题活动的立项与实施,更是一个从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态势的强化。因此,活动小组将加强开展“中草药种植与环境保护”基础科技信息与技能的学习、实践和探究活动,以努力提高自身中草药种植与环保医药应用相结合的科学意识,培养出具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与环境保护意识紧密相关的、素质全面的新世纪建设者。同时也作为“从百草药种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课题的发展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之一。
4、经过我们抽样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本班级学生家长(样本量)中,有92%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我校以及周边环境遭受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有87.5%的受调查者自述患有(或曾经患有)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例如咳嗽、感冒、咽喉炎、气管炎、眼睛红肿等。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一项与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有关的中草药与环保科学密切结合的技创新探究项目。
二、实践活动的实施目的:
我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学校周边有化肥、火电、钢铁等大中型企业,多年来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些企业与我们学校的直线距离最短的只有数百米,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包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铅等污染物,使得一些同学、老师和家长患上了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我们觉得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和防治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我们学校环保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环境保护教育是德育教育、学科教学和科技教育的交叉部分,本项目的实施使这部分内容渗透于新的课程结构(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实践,直接参与各种环保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我们利用中草药种植、识别、探究和运用,提升保护环境、防治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疾病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科技创新素质和环保医药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活动的理论假设:
本活动的实验假设是:通过学习、领会和实施《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根据各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中有效渗透环境保护与医药保健教育的相关教材,并与我们学校“百草药种植”科技创新校本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中草药种植、识别和应用能力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构建实验模式,培养相关技能和科技创新精神。同时探索一条小学教育中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环境保护教育所渗透的学习、实践、探究和评价方式。
四、活动的实验目的:
1、构建实验模式,培养和提高项目组成员对中草药种植、识别、探究和应用及环境保护与疾病防治作用的意识和能力。
2、使项目组成员初步了解一些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伦理道德知识;增强应用中草药净化空气、防治疾病的科技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立志保护地球环境的美好感情;培养主动关心环境保护事业的保护环境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3、完成编写与本项目有关的调查报告、实验记录、校本教材、小论文等的探究成果,构建学校利用中草药进行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的校本课程目标体系,并总结、建构对我们自身的环保医学意识、技能的评价方法
4、把项目组成员、班级其他师生和学生家长组成一个广泛的项目实验网络,努力把本项目的实验和探究成果从班级推广到家庭,再从家庭推广到社会。
五、活动的实验要点:
1、把语文、思品、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百草药种植”等学科中以环境保护和医药保健的内容整合为主要实验目标的知识学习和领会。
2、以学校“从百草药种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课题实验活动为依托,逐步加深了解中草药对于环境保护和疾病防治的作用。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眼界、塑造环保意识。借助本活动支持单位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柳州市环保局、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参观、访问有关专家、医生,不断了解、探究中草药与环境保护和相关疾病的防治作用。
4、扎扎实实地开展利用中草药美化、净化学校、家庭环境及其构建防治相关疾病实验模式的探究活动。
5、把实验成果推向家庭、推向社会,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小论文等。
6、使自己种植的中草药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环境美化、净化、疾病防治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作出贡献。
六、项目的组织分工 :
1、建立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朱凤兰;副组长:吕官弟、郑倩倩、罗柳葵、陆鹏[均为我校02(1)班学生];
2、活动指导老师:覃凤兰校长、刘骏老师;开展活动所依托的机构:柳州市环保局、柳州市中医院、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柳州市医学高等专科校。
3、活动组指导专家:柳州市环保局工程师李恒,中医院药剂科主任吕健伟、药剂主管李茵,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运坤副主治医师,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副教授叶琳、生理学副教授王黎明等。
4、实践活动组分工:
①空气污染的原因与危害,负责人:何妍莹
②中草药对净化空气的作用,负责人:吕官弟
③中草药对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防治的作用,负责人:陆 鹏、郑倩倩
④实验宣传员:罗柳葵
4、实践活动主要参与者:02(1)班全体学生
七、项目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实验法
3、经验总结法。
八、项目实验变量描述:
1、请实践活动组专家进行环境保护与医药保健方面的理论与技能培训,项目组成员开展学习环境保护知识、中草药及其在净化空气、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等相关内容的书刊、网站、社区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的学习、收集、整理和探究活动。
2、深入学习各个学科教学中有关环境保护教学内容。抓住环境渗透教学时机使环境教育成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实践的任务之一。相关学科相关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教育渗透。环境教学课题渗透的方式多样化,要发挥现代远程教学手段的优势,使实验活动更有效,更理想。
3、把学科学习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渗透与学校原有的科技创新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实验活动具体化、实效化、整体化。
4、注意把研究活动与学生家庭的环境保护和疾病防治有机结合,以取得更加广泛、扎实的良好效果,同时尽量避免负面影响(比如:加重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等)的产生。
5、重视实验研究的激励性评价,使评价不仅完成实验效果的测定,同时也是实验的措施之一。使项目实验形成良性循环。
九、项目的操作、评价体系:
1、建立由实践活动组指导老师、学生家长和专家组成的实验成效评价组,保证实验效度、信度的质量监督体系。
①对课题组成员和实验者个体,加强培训,严格审查各级实践活动的执行方案(计划)。
②对实验活动:做到精心设计、严谨构建、认真组织开展,及时进行观察、记录、统计,加强检测及反思、分析和改进。
③对自编教材要充分利用有关网站、书刊,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环境保护内容和学校、家庭、社区中草药教育资源,确定项目实施的目标要求和编写系列。
2、构建以测量实验目标达成度的质量评价体系。
①组织开展与观察学校周边环境、家庭生活环境污染和呼吸系统疾病状况相联系的调查、实验以及评价活动。
②开展对同学们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观察,测定环保意识强弱评价。
③开展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以激励为主的、客观科学的评价。
④开展“环保意识与思想品德”评估相结合的评价。
十、本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9~2006.10
1、建立项目探究小组及由指导老师、专家和家长组成的实验活动指导、监控、评价组。 2、制订项目实施纲要(计划),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3、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教育与中草药在净化环境和相关疾病防治的作用”渗透动员工作和有关知识、理论培训。
4、组织实验前测(问卷调查)。
(二)实验阶段:06.11~07.3
1、构建实验模式、开展项目实验,组织各项探究活动,收集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统计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实验记录,实验小结和小论文等。
2、在学校和同学家庭里广泛种植能够净化空气、防治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草药;同时在专家、老师和有经验的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净化学校、家庭“小气候”,防治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探究活动。
3、编写中草药种植、识别和应用与环境保护、疾病防治教育的校本教材。
4、有效运用学校教育资源、体现学校特色是成功的法宝
(1)典型地域环境:我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学校周边有化肥、火电、钢铁等大中型企业,多年来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2)典型生态环境:这些企业与我们学校的直线距离最短的只有数百米,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包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铅等污染物。
(3)典型身心环境与活动依托环境:环境污染的存在,使我校一些同学、老师和家长患上了与空气污
染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和防治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我们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主题。
(4)我们很好地利用了学校“百草药种植园”等教育资源,体现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5)探索对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科学评价方式。
(6)家校联动、深化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我们抽样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本班级学生家长(样本量)中,有92%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我校以及周边环境遭受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有87.5%的受调查者自述患有(或曾经患有)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例如咳嗽、感冒、咽喉炎、气管炎、眼睛红肿等。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一项以家校联动为平台的、与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有关的中草药与环保科学密切结合的技创新探究项目。
(7)开展活动所依托的机构:柳州市环保局、柳州市中医院、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柳州市医学高等专科校。
(8)环保实验活动社会化、多样化,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
1、让探究实验活动走进家庭,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成果链、成果群;
2、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收集大量科学资料,先后参观访问柳州市中医院、柳州市环保局、柳州化肥厂、柳州钢铁厂等,接受专家指导、考察环境现状、了解环保知识与方法;
3、指导学生们撰写出大量的调查报告、学习笔记、观察日记和小论文,为实验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三)阶段性小结阶段:07.4~07.5
1、归类、整理各项实验资料,写实验小结报告(小论文)。
2、初步完成中草药种植、识别和应用与环境保护、疾病防治教育的校本教材(第一分册《中草药的环保作用》“征求意见稿”)的编写。
3、征集项目组成员撰写有关中草药种植与净化空气、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培养环保意识实验记录(或小论文)并编印成册。
4、以丰富的物化成果参加自治区和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比。
十一、阶段性成果简介:
1、 活动前期调查问卷汇编
2、 科技实践活动《中草药种植对净化空气及相关疾病防治作用探究》实施方案
3、 “学校周边环境污染状况实地考察”活动实施计划
4、 学生“学校周边环境污染状况实地考察”实地调查报告汇编
5、 学生“中草药治疗环境污染相关疾病作用”实验调查表汇编
6、 学生“中草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作用”调查报告汇编
7、 学生“中草药净化空气的作用”调查报告汇编
8、 学生“空气污染与相关疾病的产生”调查报告汇编
9、 学校自编教材(第一分册)《中草药的环保作用》
10、 科技创新活动图片资料
11、 2007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
12、2006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A类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评比一等奖:覃凤兰《从百草药种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校办学特色课题设计方案设计》
13、2007年7月广西教育学会第十次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刘 骏《中草药种植对净化空气及相关疾病防治作用探究》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