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是什么意思

2021-11-24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行动研究法是什么意思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四、课题研究总结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装订结题鉴定资料,申请结题。结题鉴定资料中要下气力写好“研究总报告”(有的也称作结题报告)。

最新文章

2025-07-04建筑设计类领域核心期刊

2025-07-04安全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专著出书指导

2025-07-03申请书号大概流程

2025-07-03石油开发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2025-07-02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方向热门文献及投稿期刊推荐

2025-07-02国外出版书籍引进国内流程与材料

2025-07-01出书需要查重报告怎么办

2025-07-01国外期刊多长时间发表?论文投稿流程详解

2025-06-30申请标准书号ISBN详细介绍

2025-06-30中国造船投稿的论文排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