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带cip和不带的区别
2025-03-19
出版著作时书号是正规的标志,著作会有cip数据,而有的著作没有,著作是否带cip在出版形式,认可度,用途等方面有一些的差异,接下来具体介绍著作带cip和不带的区别,作者出书选择书号时也有相关的建议可参考:
一、CIP与无CIP专著的区别
1、书号类型与出版形式
带CIP的专著:必须使用国内纸质书号(单书号或丛书号),需通过出版社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同时分配ISBN和CIP数据。这类书籍可公开出版、发行和销售,且允许大量印刷。
无CIP的专著:通常为电子书号、国际书号(如国外或香港书号)出版的书籍。电子书号需配光盘或U盘,纸质部分仅作为附属;国际书号则无法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询CIP数据,且印刷数量受限。
2、认可度与用途
带CIP的专著:
含金量高,普遍被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职称评审认可,尤其是副高及正高职称评审中通常要求必须具有CIP。
适用于学术成果展示、图书馆馆藏等正式场合。
无CIP的专著:
认可度较低,电子书号或国际书号可能仅被部分单位接受,通常仅用于中级职称评审或评审政策宽松的地区。
国际书号专著在国内的流通和销售可能受限。
3、出版成本与周期
带CIP的专著:出版费用较高(通常数万元),审核严格,周期长达10个月左右。
无CIP的专著:费用较低(约为纸质书号的1/3),审核较宽松,电子书号出版周期仅3-4个月。
二、如何选择书号类型?
1、根据评审要求选择
若职称文件明确要求“CIP数据”或“国内纸质书号”,则必须选择带CIP的专著。
若仅要求“ISBN公开出版”,且单位认可电子书号,则可选择成本更低、出版更快的无CIP专著。出书更多知识:纸质书书号和CIP分别是什么
2、预算与时间考量
预算充足且时间充裕:优先选择国内纸质书号,确保权威性和适用范围。
预算有限或急需出版:电子书号或国际书号更具性价比,但需提前确认单位认可度。
3、特殊用途的注意事项
国际书号专著需注意:无法通过国内官方渠道查询CIP数据,可能影响职称评审结果。
电子书号需配套光盘,若仅需少量纸质书,可选择此方式。
最后各位作者出版著作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来考量,比如评正高,副高职称,必须选择国内纸质书号(带CIP),避免因书号类型不符导致评审失败。如果单位没有特殊的要求,也可以考虑选择电子书号,这样图书也是有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并且作者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职称评审文件,预算,时间,以及目的来综合考量,并且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出版顾问提供指导,少走一些弯路。